直螺纹钢筋套筒现场加工需严格遵循工艺规范,从钢筋下料到连接施工各环节均需把控质量,以下为详细流程及注意事项:
施工准备:
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不许穿拖鞋,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,严禁酒后作业、在施工现场追逐打闹,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。
注意施工机械用电安全,严禁私拉、乱接电线,必须由专业电工接、拆线。
工人在操作加工丝口时,要双手脱离钢筋后,方可启动套丝机,防止伤害事故发生。
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、技术和质检人员均应参加技术规程培训,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。
工程开工前,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和验证报告。型式检验报告必须包括连接套长度、外径、内径、扭紧力矩值、牙形角平分线垂直等参数。
钢筋连接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,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工艺检验,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进行钢筋直螺纹连接操作。
熟悉图纸。
钢筋应符合现行标准及设计要求,应有产品合格证、出厂检测报告及进场复验报告。钢筋应符合现行标准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》(GB1499)的规定。按照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抽样检验,钢筋原材料强度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,不符合要求的钢筋禁止使用。钢筋直径偏差必须在允许范围内,若有过大的偏差,会造成剥肋后直径偏小或不圆整,易出现加工的丝头有秃牙、断牙现象,影响接头的强度。
连接套应有产品合格证,两端应有密封盖,连接套表面应有规格标记。材料的品种规格,套筒的规格、型号以及钢筋的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。操作人员须对每批进场套筒,按不同规格进行施工前的接头连接检验(试连接),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中进行施工。
加工前的准备:
按要求接好电源线和接地线,接通电源。电源为三相380V、50Hz的交流电源,为保证人身安全必须使用带漏电保护功能的自动开关。
空车试转:
接通电源,检查冷却水泵工作是否正常。
操作按钮,检查电器控制系统工作是否正常。
加工前的调整:
根据所加工钢筋的直径,调换与加工直径相适应的滚丝轮。
根据所加工钢筋规格,调整剥肋行程档块的位置,保证剥肋长度达到要求值。
根据所加工钢筋规格,调整压块的位置,保证滚轧螺纹有效长度达到要求值。
工件装夹:
将待加工的钢筋装卡在定心钳口上,伸出长度应与起始位置的滚轧头剥刀片端面对齐,然后扳动手柄夹紧。
操作过程:
接通电源,打开冷却水阀门,按下正转起动按钮,即可转动进给手柄,向工件方向进给实现切削,当剥肋长度达到要求时,剥肋刀自动张开,转动手柄继续进给,即可实现滚轧螺纹,当滚丝轮与钢筋接触时一定要用力,并使主轴旋转一周。轴向进给一个螺距长度,当进给到一定程度后,即可实现自动进给,直到整个滚轧过程完成后自动停车,自动退刀。
当自动退刀结束后顺时针转动进给手柄,将滚轧头退回到初始位置,此时剥肋刀自动复位。卸下加工完成的工件即可。
用环规检查螺纹长度,误差在范围内为合格;同时用螺纹通止规检查丝头尺寸,通规能旋入,止规不能旋入或不能完全旋入为合格。
滚轧反丝时,按下反转起动按钮,转动进给手柄向工件方向进给实现切削,当剥肋长度达到要求时,剥肋刀自动张开,滚轧头反向旋转,操纵手柄继续进给,即可滚轧反扣螺纹,当滚丝轮与钢筋接触时,一定要用力,并使主轴转一周,轴向进给一个螺距长度,当进给到一定程度后,即可实现自动进给,直到整个滚轧过程完成后自动停车,自动退刀。
刀具重磨与更换:
剥肋刀切削一定数量钢筋,刀刃会变钝,此时应将剥肋刀拆下,将刀具的前刃面磨去0.2~0.3mm(严禁磨刀刃顶面),安装后即可重新使用。
剥肋刀刃口崩裂不能正常切削时,可更换新刀片。
滚丝轮滚轧一定数量的丝头后,因磨损牙形损坏,不能滚轧出合格丝头时,应该及时更换新滚丝轮。
现场连接:
首先把连接套筒的一端安装在待连接钢筋端头上,用专用扳手拧紧到位,然后用导向夹钳对中,将夹钳夹紧连接套筒,把接长钢筋通过导向夹钳对中,拧入连接套筒内,拧紧到位即完成连接。
施工检验:
对完成的接头进行质量检验。
套筒进场时应对其产品的技术文件,产品合格证,接头的形式检验报告等进行全面检查。内螺纹用专用螺纹塞通规检验塞,通规检查标准。指规检查标准,选入套筒长度应不超过3螺距。丝头表面不得有损坏及锈蚀。标准型接头的丝头有效螺纹长度应不少于连接套筒长度的二分之一。螺距当机丝头长度应满足企业标准中产品设计要求。丝头加工尺寸要求,可参考相关表格。当钢筋接头已满足6亿级精度要求,应用专用直螺纹量规检验。通规能顺利旋入并达到要求的螺纹连接。指挥权若不得超过3楼具连接接头,当今连接接头应按批进行现场质量检查与验收。连接套筒单边有小螺纹不应超过两螺距。接头表面不得有裂纹。钢筋连接完毕后拧紧,扭矩直应符合验收标准要求。